下大气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,新征程反腐败斗争,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、纵深推进。全会工作报告指出“反腐败斗争已经进入深水区,绝对不能回头、不能松懈、不能慈悲,必须持续发力、纵深推进,一体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,同时发力、同向发力、综合发力,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”,围绕“突出铲除土壤条件深化反腐败斗争”作出“五个强化”工作部署。其中之一就是“强化反腐败高压态势,纵深推进‘不敢腐’”。网友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留言板留言,对此分享感悟和体会,并提出意见建议。 有腐必反,有贪必肃 秋天的麦子:强化反腐败高压态势,纵深推进“不敢腐”,展示了党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意志,向全社会传递出对零容忍的明确信号。保持高压态势也可以对潜在的腐败行为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,减少腐败的发生。同时,有助于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,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。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,必须要时刻警醒,严于律己,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办案,坚决打击腐败和不正之风,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生活。 阿纲:“不敢腐”重在惩治和震慑。要通过织牢织密监督网络,增强监督效能,提高腐败问题的整体查处率,以“伸手必被抓”的预期效果,让腐败分子知止收手。同时,也要提高个案的违纪违法所得追缴力度,不仅要追缴受贿者的非法经济所得,也要加大对行贿所获不正当利益的追缴和纠正力度。让贪腐者在政治上身败名裂,在经济上得不偿失,在社会上名声扫地,倒逼党员干部正确对待权力、谨慎使用权力、不敢滥用权力。 江滨清语:有腐必反,有贪必肃,正风肃纪反腐永不停歇。保持“惩”的高压态势,案件查处是最有力的震慑,要严查利益输送问题,严惩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,严治行业领域类案,让心存侥幸者收手知止。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坚持高压反腐力度不减、节奏不变,坚决摒弃 “松口气、歇歇脚”的错误认识,精准发力严惩贪腐,充分彰显“不敢腐”的震慑作用,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。 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精准施治 东东:从近年来查处和通报的案例来看,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大多具有很强的间接性、隐蔽性、迷惑性,必须主动应对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挑战,提高监督执纪执法的穿透性。要练就“火眼金睛”,持续加大对“影子股东”、期权腐败、政商“旋转门”、“逃逸式辞职”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查处力度,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行为表象揭露违纪违法的本质。要加强对典型案件的剖析,深挖背后根源,深化标本兼治、系统施治,压缩其生存空间,提高治理效能。 叠水清韵: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违纪违法者选择主动投案,折射出持续高压反腐态势带来的震慑。“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,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”,要充分发挥“不敢腐”的强大震慑效能,以雷霆之势、霹雳手段向腐败亮剑,从群众身边的“蝇贪蚁腐”入手,从权力集中、资金密集、资源富集的系统领域入手,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精准施治,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、一起治,真正让不知耻、不收手的贪腐者无所遁形、付出代价,让心存侥幸者彻底认清形势、丢掉幻想。 钟馗故里:派驻国企纪检监察机构,应始终盯紧看牢国企领域重点环节、关键少数,持续深化国企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,深挖细揪公私不分、损公肥私的国企蛀虫,不断涵养国企领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要多渠道、广角度、深层次地拓展线索来源渠道,从巡察监督、信访举报等日常监督中深挖细筛问题线索,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,坚决防止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。
紧盯群众身边的“蝇贪蚁腐” 东清:相对于远在天边的“老虎”,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“蝇贪”感受更为真切。要从群众最操心、最烦心、最揪心的事抓起,主动深入田间地头、社区街道、基层村社,虚心倾听群众心声,“沾泥带土”发现掌握第一手真实情况,特别是对过去长时间没有解决、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,要重点盯住基层党政“一把手”、村级“一肩挑”人员,强化监督检查,严肃查处涉农腐败,集中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,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 梦的天行者:“田不除草禾不长,树不修剪长歪杈”。作为基层一线纪检监察干部,我们要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最有力的反腐败措施,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,紧盯群众身边的“蝇贪蚁腐”,延伸监督触角,在高标准农田建设、村级工程建设项目、惠民惠农资金发放等领域持续发力,让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、公平正义就在身边。 崇纪清风:要坚持问题导向,突出乡村振兴、惠农政策落实、农村“三资”管理等领域和掌握资源分配权力、资金使用和管理权力、与群众联系密切的基层窗口等关键岗位,厘清“微权力”清单,坚决整治损害老百姓切身利益、啃食群众获得感、挥霍基层群众对党信任的“微腐败”问题,发现一起查处一起,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反腐败工作成效,使“不敢腐”的强大震慑在基层不断显现。
上一篇:最高检“法学名师进检察”活动正式启动
下一篇:打造“与民同巡”工作品牌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