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从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自2023年10月开始,最高法在19个省(区、市)法院部署开展交叉执行试点工作。通过交叉执行方式攻克了一批大案、要案、“骨头案”,期间最高法执行局带头督办5件交叉执行案件,取得良好成效。 自开展试点以来,全国法院交叉执行案件72843件,取得实质进展或者化解23119件,执行到位金额398.91亿元。 交叉执行,即通过运用督促执行、指令执行、提级执行、集中执行、协同执行等方式,有效防止权力、关系、人情干扰,强化监督管理,提高执行质量和效率。 最高法执行局局长黄文俊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开展交叉执行工作,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:一是充分发挥“鲶鱼效应”。二是克服地方保护主义。三是完善执行监督制度。 据介绍,近年来,执行案件持续高速增长,与2012年相比,2023年收案增长281.01%,结案增长295.78%。在人案矛盾不断加剧的情况下,一些案件的执行工作难免会有执行周期长、质效不高的情况。 记者注意到,新中国成立以来执行标的最大的知识产权案件“蜜胺”执行案,经四川成都中院提级执行,最高法亲自督办,四级三地九家法院协同执行,于2024年1月28日达成执行和解,相关诉讼和执行案件一并解决,实现执行一个案件,保护两方企业,促进两地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。难以推进的“骨头案”“难缠案”,经过提级执行、督促执行,成为化解类似纠纷的“示范案”“精品案”。 黄文俊表示,通过交叉执行工作引入其他法院的执行力量,以不同的思路、方式,打破原案未能执行的局面,调动攻坚克难的积极性主动性。 “执行中常见被执行人是当地重要企业、纳税大户,甚至是重点国企或者行政部门等情况。交叉执行就是要让接受指令执行的法院在不受牵绊、没有包袱、完全依法自主的条件下,力推案件执行。”黄文俊介绍说,交叉执行在防范权力、关系、人情等不当干扰的同时,通过依法执行,发现执行工作中的违法违规问题,及时纠正问责。 据介绍,今年以来,全国法院执行完毕率、执行到位率同比均明显增长,执行质效持续向好。 2024年1-6月,全国法院执行部门共挂网交办信访案件24828件,取得实际进展12702件,占比51.16%,“有信必复”工作取得新成效。 目前,交叉执行案件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,改革效能逐步释放。 来源:光明网
上一篇:欲交学费无法转账?被执行人主动还款求解冻
下一篇:“流量造假”“有偿删帖”……四被告操纵“网络水军”被严惩 |